根據一項新研究,我們體內的一些免疫細胞在進入實體腫瘤后,它們的“殺手本能”受到限制。
在《自然通訊》上發(fā)表的一篇新論文中,由伯明翰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(fā)現,被稱為自然殺傷細胞(NK細胞)的免疫細胞在進入腫瘤并停留在腫瘤中時,如何迅速失去功能。
研究小組利用從小鼠模型中培育出的腫瘤細胞,確定了 NK 細胞在進入實體瘤后,由于失去了用于促進免疫反應的關鍵效應機制(包括趨化因子、細胞因子和顆粒酶)的產生,從而進入了休眠狀態(tài)。對取自人類結腸癌的細胞進行的進一步研究證實,自然殺傷細胞喪失功能的情況也發(fā)生在人身上。
研究小組進一步測試了能否逆轉 NK 細胞在進入腫瘤環(huán)境后喪失功能的情況。以IL-15通路為靶點(目前正在患者中試用),NK細胞的活性明顯增強,在小鼠模型中,腫瘤得到了更好的控制。
伯明翰大學教授、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David Withers說:
“在癌癥治療領域,自然殺傷細胞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前景領域,它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(tǒng)來對抗癌癥的生長。然而,到目前為止,我們已經看到NK細胞具有天生的延緩癌癥的能力,但似乎經常潛伏在腫瘤細胞中。通過小鼠模型,我們已經能夠明確地看到自然殺傷細胞在進入實體腫瘤環(huán)境后發(fā)生了什么——這似乎減弱了它們的殺傷本能。”
至關重要的是,研究小組還發(fā)現,用白細胞介素-15治療可以重新喚醒NK細胞中休眠的殺手本能。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發(fā)現,它消除了我們對自然殺傷細胞在腫瘤環(huán)境中的行為的一些擔憂,并可能為新型治療鋪平道路,增加治療實體腫瘤癌癥的武庫。”
被困在癌癥中的免疫組織變得“疲憊不堪”
在《自然通訊》上發(fā)表的一項密切相關的研究中,由David Withers教授和Menna Clatworthy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還發(fā)現,一些樹突狀細胞(dc)——在協(xié)調抗腫瘤免疫反應中起關鍵作用的免疫細胞——被困在癌癥體內。
DC的正常功能是從癌細胞中捕獲物質,并將其運送到淋巴結,在那里它們刺激抗腫瘤免疫反應。研究小組發(fā)現,一些DC并沒有轉移到淋巴結,而是留在腫瘤中,在那里它們變得“筋疲力盡”,刺激抗腫瘤免疫反應的能力下降,甚至可能降低抗腫瘤免疫細胞功能的信號上調。確定這些細胞被困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這種對正常DC行為的損害,有可能促進抗腫瘤反應。
美國國立衛(wèi)生研究院研究教授、劍橋大學轉化免疫學教授、這兩項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Menna Clatworthy說:
“我們發(fā)現,被困在腫瘤中的耗盡的樹突狀細胞位于一種腫瘤殺傷免疫細胞CD8 T細胞旁邊,這可能會阻止它們發(fā)揮作用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些功能失調的腫瘤dc可以通過臨床使用的癌癥免疫療法復活。我們的工作有助于加深我們對癌癥如何破壞免疫系統(tǒng)的理解,至關重要的是,我們如何挽救這一點,提高抗癌免疫反應。”
(文章來源:www.ebiotrade.com/newsf/2024-2) |